
區塊鏈行業人才緊俏良才難求
隨著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的迅速發展,區塊鏈人才培養的數量和質量均已不能夠滿足產業快速發展的需要。我國區塊鏈技術和產業發展要始終保持競爭優勢,必須在產業人才隊伍建設方面下大功夫。
工信部人才交流中心于去年12月發布區塊鏈行業首個權威人才標準《區塊鏈產業人才崗位能力要求》,該標準提出了區塊鏈核心研發崗位(如區塊鏈底層架構師、密碼算法工程師、隱私保持研發工程師、共識機制開發工程師、SDK研發工程師、區塊鏈分布式網絡研發工程師、區塊鏈虛擬機研發工程師、區塊鏈算法工程師等)、實用技術崗位(如智能合約開發工程師、安全研發工程師、測試與運維工程師等)和行業應用崗位(如區塊鏈產品經理、細分行業工程師)3類人才,共計21個具體崗位的能力要求,旨在提供符合當前區塊鏈技術與產業發展的人才培養規范,推動產業與教育的深度融合發展,助力區塊鏈產業生態建設。
從技術的角度來看,區塊鏈要實現大規模商業落地需要解決其性能問題和隱私保護等問題。由于區塊鏈本身是一個共享賬本,如何解決數據共享與隱私保護間的矛盾尤為重要,特別對金融機構而言,其對隱私數據的管控非常嚴格。而解決這些問題,都需要前沿和創新的技術突破,因此,從區塊鏈研發的角度來講,看中的更多是能夠運用于創新研發的扎實的技術能力和專業知識。
從應用的角度來看,更看重跨行業的復合型人才。對于區塊鏈,求職者需要有快速學習和理解的能力,但是更為重要的是,有對于其他行業尤其是金融行業的經驗和理解。在工作中可以找到區塊鏈能夠解決這些行業的什么核心痛點以及如何落地實現,避免紙上談兵,才能將區塊鏈賦能落到實處。從更高層次上來說,區塊鏈產業已經涉及到IT、通信、安全、密碼學等諸多技術領域,區塊鏈產業更需要、更緊急的是一種完全復合型的人才,特別是核心研發人才與領軍人才。
雖然,全國33所高校已開設區塊鏈相關課程,但區塊鏈行業人才缺口仍然在50萬人以上。原先中小型企業是區塊鏈招聘的主力軍,比如50人以內的初創企業,100~500人規模的企業占比較高。中小型企業招聘增速仍比較明顯,且5000人以上乃至1萬人以上的大型企業的人才需求也發生了較大的增長。由此可以看出,區塊鏈企業不斷蓬勃發展,同時區塊鏈相關人才需求也不斷增加。
今年區塊鏈的相關投資將達到上百億元的規模,對研究領域提出了很多新需求。浙江大學軟件學院副院長蔡亮告訴記者,浙江大學正在面向全球招募區塊鏈技術研究的頂尖學者,此外,他們還以項目用人形式面向本科、碩士、博士應屆畢業生,招聘區塊鏈底層技術開發人員和應用開發人員,相關區塊鏈產學研平臺招聘110多人,目前僅到位50余人,人才缺口依然很大。
今年新增了很多國家級項目,像中央網信辦的境內區塊鏈應用鏈上監管系統、科技部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等,另外,今年地方政府和央企也落地了很多區塊鏈的應用場景,例如智慧政務、數字身份、慈善捐助、商品溯源、司法存證、綠色能源等等,所以對于區塊鏈研究型人才、底層開發人才、應用復合型人才的需求明顯上漲。但是目前合格的存量區塊鏈人才僅占需求量的不到10%。
那么如何解決區塊鏈人才不足問題呢?尚賢達獵頭顧問認為,在區塊鏈人才的培養上,教育部今年出臺了《高等學校區塊鏈技術創新行動計劃》,各大高校也在加緊布局相關專業教育和課程培訓體系,這是重要解決方法之一;社會培訓機構和企業內部加大專項投入,加快區塊鏈人才的專項培養和培養,促進產學研共同合作、相互促進也很重要。除此之外,還要通過優秀獵頭公司,加大外部區塊鏈人才引進,促進區塊鏈優秀人才的合理流動,加強區塊鏈人才資源的更優化配置,以促進行業更快發展、人才更充分才盡其能。